我院党委非常重视全院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学院党建的重要任务,并推动学院其它方面工作的开展,具体做法有:
一、增强政治理论学习意识,重在理论武装头脑
我院按照校党委“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改革创新”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党员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达到提高理论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政治学习的长效机制
为了保障政治学习长期有效开展,我们坚持用制度管理学习、促进学习。以院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发挥各党支部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引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从上至下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性互动的学习机制。制定完善院党委中心组和全院师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包括全院党员集中学习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主题教育制度、学习考核制度以及学习档案管理等,对师生政治理论的学习时间、内容、要求、学习方式、检查、考核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把政治学习情况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依据,使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把校党委宣传部印刷的以及我们自己订阅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论文化建设》、《七个“怎么看” ――理论热点面对面》等学习资料分发给各支部,及时掌握学习开展情况,努力为师生政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新学习方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为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积极探索政治学习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我们利用报告会、专题研讨、主题教育活动等传统形式开展研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走出去,请进来”,来开阔全院党员干部的视野,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2011年我院邀请专家学者、成功校友为大学生作10多场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我院团委还利用暑期组织大学生社会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企业、乡镇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把研讨由课堂延伸到现场,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同时利用党建网站、QQ群、短信、辅导员博客等载体,拓宽学习渠道,探索网络学习新方式,实现全院师生自主学习。我们还以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雷锋精神研究会为切入口,来创建学习型宿舍、学习型班级、学习型社团。我院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学院网站、校报、橱窗宣传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我院还充分利用重要节日或纪念活动来开展全院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新江大合并组建10周年等为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举办了全院教职工唱红歌比赛,组织党员参加市教育工委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组织全院党员赴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1 月 24 日组织全体教职工参观了武汉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义广场和起义门,在教职工中开展近现代史教育,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重在解决学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我院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政治学习和工作布置结合起来,让学院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鼓励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鼓励党员把学习心得、研究成果整理后公开发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院按照“系统安排学习专题,精心研究发展课题,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通过读书班、理论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不断增强学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两访两创”活动中, 包括邵校助在内10位领导干部以及我院的54位专职教师与我院的1168名学生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学院党委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组织落实,使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院工作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
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我院各方面工作得到明显推进:学院党委、学院学生党支部2011年先后被武汉市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院长李忠铭被评选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我院“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11年9月获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电子化学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重点实验室于11年11月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我院硕士点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点下的二级学科由5个增加到了7个;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得一批省部级科研项目,与武烟集团、武汉有机化工厂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签订了一批科研项目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