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基础化学课程组建设初显成效

发布者:韦道明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13

1. 基本情况介绍

基础化学课程组是院理学课部的一个重要基层教学组织,由无机分析教研室和物化有机教研室构成。基础化学课程组不仅承担了院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学四个工科专业的四大化学专业基础课程外,还承担着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化学课,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组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沉淀,已形成一支业务素质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出色、育人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原化学系部的专任教师18人和科研平台的兼任教师10人组成。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9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者2人、武汉市教师学科带头人3人,武汉优秀青年教师2人。

图:基础化学课程组部分教师合影

2. 教学竞赛方面

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水平,包括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及课程思政能力竞赛。先后获得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二等奖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竞赛二等奖,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赛、创新大赛、金课竞赛等一、二、三等奖共计9项。

图:教学竞赛获奖证书

3. 课程建设方面

基础化学课程组教师团队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托江汉大学超星MOOC平台,团队已建设在线课程8门,服务于学生在线学习人数年均1000 多人次。王亚珍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徐俊晖、曹春华等建设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余凡老师负责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及王亚珍老师负责的/界面分子设计及和频光谱检测虚拟仿真实验被评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4.指导学生竞赛

基础化学课程组始终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组建了以邹新老师为总教练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组针对具体赛事,精选指导教师,优化参赛主题,制定备赛方案,认真打磨作品,力求精益求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五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0余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2项,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2项,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

图:部分学生竞赛获奖证书

5. 辅导学生考研

向更高层次学府进军,进一步深造学习是众多本科毕业生的梦想。在学生考研过程中,从初试辅导、复试准备到导师推荐等各个环节,理学课部基础化学课程组教师都竭尽所能全程指导。化学类基础课程是化工、材料、能源等众多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必考专业课,在初试备考阶段,只要学生有需要,课程组教师都积极予以辅导、答疑。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线上线下,不计报酬,无怨无悔。在复试阶段,课程组教师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积极推荐调剂院校及指导教师。陈少峰老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三十余年如一日,风雨兼程,燃烧自己光阴韶华,为学校教书育人事业无私奉献,被评为2019年度感动江大人物。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助力下,近些年我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居全校前列。

图:陈少峰老师进行物理化学课程辅导

6.暑假高中化学知识补课

近两年,随着高考的改革,招生政策的变化。在高考录取过程中,我校的理工科专业,如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每年有近300名考生高考中没有修读化学课程。针对这一情况,教务处和光电学院组织了基础化学课程组教师提前给高中未修读化学的新生补习高中化学知识。虽然暑期天气炎热,但基础化学课程组闻讯而动,快速制定补课方案,合理安排授课教师团队。为了达到更好的学生效果,教师团队冒着酷暑,反复研讨高中教材,精炼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结合较紧密的知识点,认真做好高中化学知识的备课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年学生反馈补课时讲授太快,内容多、时间短,知识难以消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在新生来校报到之前,先行开展一周的线上教学。通过线上教学普及化学知识,线下教学讲和练结合,学生反馈教学效果好,收获较大。

图:理学课部教师暑假期间给新生补课

7.教研活动方面

教研活动是组织教师对教学方面进行交流,沟通教授学生的感想方法,提高教师工作水平,互相吸收教学优点摒弃缺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基础化学课程组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根据每个学期教学总体安排,课程组制定了详细的制定教学活动计划,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交流和探讨教学经验,鼓励教师互相听课。针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热门话题,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基于 SP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与设计”,“大学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等,开展专题教研活动。还经常开展新教师的公开教学,老教师的公开示范课活动,以此形成良好的“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局面。丰富的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更好的吸收成功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图:青年教师授课学习交流为主的教研活动

8. 教学成果方面

基础化学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研究和改革,主持了省市级教研项目十余项。2023年,王亚珍老师和王亮老师分别获批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在《化学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大学化学》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自主研制“气相色谱分析仿真软件”、“气相色谱分析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等仿真教学软件2项。教师积极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近五年,共主编出版教材6本,包括《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有机化学》等,其中《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二等奖,《高等有机化学》是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实验》荣获第六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教学成果奖方面,“化学专业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和“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分别荣获2013年和2018 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双轮驱动,三重融合:地方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江汉大学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